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做好“减压阀”与“稳定器”

作者:anggame安博官网上官网下载 日期:2025-06-24 10:35:25

  

做好“减压阀”与“稳定器”

  接下来,保险业怎么样才能做好“减压阀”与“稳定器”,为乡村振兴筑牢金融基石?今天本版刊发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具体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中的关键一环,保险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保险业怎样把握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如何逐步提升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在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背景下,加快农业保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重点聚焦哪几个方面?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围绕以上问题采访了中国人寿财险农村业务部/乡村振兴部主要负责人戴雪冰、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施辉和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江。

  主持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在此背景下,保险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戴雪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条底线”,是保险业的巨大机遇: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要进一步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试点,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需要为易返贫人群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的收入下降提供风险保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外,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政策实施,不仅为农村非车险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也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施辉:与“三农”工作紧密关联的农业保险作为强农惠农政策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扮演着乡村振兴的“减压阀”与“稳定器”,社会责任重大,发展前途广阔。就农业保险而言,未来,行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保险+”的农业保险模式,以满足“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对金融服务与工具的迫切需求。农险将成为农村金融的底层架构基础,与农村投资、期货、信贷、担保等实现充分联动,推动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阮江:保险业基于其保障本源,将在传统的农业保险领域,助力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从事后理赔转变为事前预防的风险管理;在健康保险领域,加快发展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大病、慢病护理等商业性健康险;此外,也将在以保险为平台的“保险+”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主持人:保险业应从哪几个方面着力推进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助力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

  戴雪冰:一是保农业,撑起粮食安全“保护伞”。持续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支持地方政府在“一县多品”的基础上打造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增收。二是保健康,筑牢因病返贫“防火墙”。热情参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保障全面、保额适中、全家共享的农村定制普惠健康保险试点。三是保民生,兜牢社会保障“安全线”。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改善农村水、电、路、气和防汛抗旱条件,全力发展农机具和农房保险。对农村人口开展培训和定向招聘,优先吸纳落后地区农村人口就业。四是保绿色,织密生态环境“保障网”。全力发展乡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创新绿色科技保险,为新能源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保驾护航;推进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扩面,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双碳”目标达成贡献力量。

  阮江: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上,农业产业化发展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因此,在乡村振兴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在保障传统农业风险的基础上,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在财产保障、产品责任、资金支持等方面融入保险机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服务民生保障上,要从保健康和保财产两方面出发,加强健康养老、农房农机等方面的保障。同时,拓展保险的内涵和外延,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短期意外险等一并纳入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在支持宜居生态环境上,能够最终靠保险资金参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等方式,热情参加乡村环境整改治理,助力农村地区节能减排,着力支持农村污染治理、固态废料、垃圾和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宜居生态环境建设。

  主持人:作为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接下来应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戴雪冰:一是健全适度竞争机制,提升农险服务质量。为保障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需引入农险适度竞争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源投入,逐步提升农户的获得感。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业风险管理。为解决承保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引起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防范农户道德风险,需整合农业、民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数据,形成统一的“三农”信息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保险机构对接“三农”数据平台,确保投保信息的规范、完整、准确,提升农业风险管理上的水准。三是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加快科技赋能步伐。农业保险已确定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科技肩负着推动农险智能化、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数字金融合作发展新生态的时代命题,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在未来几年,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平台,整合外部技术、服务、数据等资源,推动农村数字化改革,将会是保险公司践行社会责任、落实服务“三农”政策和公司科学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

  施辉:一方面,运用高科技、数字化手段,走农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建设数字乡村已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查勘、远程视频等技术,开展农业保险的线上承保理赔。未来,有效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将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明确导向和竞争高地。另一方面,行业将聚焦前置风险管理,逐步实现农险灾害全过程防范。农业保险的主要价值远不仅仅限于目前的灾后补偿,提供保险服务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未来,高质量的农业保险势必要从单纯的灾后补偿工具,逐渐演化蜕变为围绕灾害的全过程防范与干预体系,透过行业发展、数字化转型与高科技工具手段推动从“灾后”向“灾中”“灾前”转型,以灾前预报、预警、预防和灾中施救、减损、干预为抓手不断延伸保障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灾害预防与减损,实现对灾害全过程风险的管理覆盖。

  阮江:一是针对更多尚存保障缺口的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开发出契合农户需要的产品。在保险责任上,从单纯的自然风险保障,增加对价格、收入的保障,加大对市场风险的覆盖;在防返贫工作中,开发更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防返贫保险;配合“双碳”目标,发展绿色保险。二是解决乡村振兴中面临的新产业、新风险、新模式的农业保险产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保险+”模式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农业保险机构具有基层服务人员多、网点覆盖广、深入乡村等优势,保险机构搭建的网络发达的“灌溉系统”,可以承载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并滋润和服务到每个农户。三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不断的提高保险保障水平。一方面,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为涉农客户提供线上化、一站式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承保和理赔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保险业务中积累的各种经验通过技术方法移植到服务乡村振兴中去,解决金融下乡难的问题。同时,农业保险也在不断加快科技普及和推广进度,助力提升农业农村的科技应用能力。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